隨著我國經濟的持久高速發展,我國的公路項目大量上馬。據有關資料,到2000年末我國公路里程已達140.27萬公里,其中二級以上公路18.91萬公里。根據交通部出臺的《交通、水運交通發展三階段戰略目標(基礎建設部分)》,2010年全國公路總里程將達180萬公里,其中二級以上公路達36萬公里;2020年全國公路總里程將達230萬公里,二級以上公路達55萬公里;2040年公路總里程將超過300萬公里,高速公路總里程達8萬公里。可見我國的公路建設任務是非常繁重的。我國有三分之二國土地處山區或丘陵地區,公路的大量建設,形成了和必將形成大量的邊坡。邊坡的開挖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加劇;同時在坡度較大或構造不良的地方,還可能造成崩塌、滑坡等,給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帶來嚴重危害。
邊坡生態防護即邊坡植被,主要是靠植物根莖與土壤間的附著力以及根莖間的互相纏繞來達到加固邊坡、提高坡表抗沖刷的能力。邊坡生態防護不僅可以涵養水源,減少水土流失,而且還可以凈化空氣,保護生態,美化環境,保證行車安全,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在我國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和人們生存質量的今天,生態防護已成了公路邊坡防護的一種趨勢,代表著邊坡防護的發展方向。
因此,對公路邊坡用植物的選擇進行探討是必要的,它必將促進我國公路邊坡生態防護事業進一步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公路邊坡植物選擇的依據
1.1氣候條件
光照、氣溫、濕度、降水、風等氣候條件都影響著邊坡植物的生長發育,但是在選擇邊坡植物時主要應考慮的氣候因素是氣溫和降水。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決定著植物能否正常生長發育,能否順利越夏、越冬等;降雨(雪)的時期及雨量也是決定采用植物種類的重要依據。
目前我國公路邊坡坡度一般都較大。由于邊坡坡度較大,降水落于坡表后,極易由于重力的作用,沿坡面往下流失,造成坡體土壤缺水干旱,直接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甚至導致植物的死亡,這一點在北方干旱地區的邊坡上表現得尤為突出。
1.2土壤條件
土壤成分、肥力、土壤結構、酸堿性、鹽堿性、土壤厚度等土壤因素與植物的生長發育密切相關,從而決定著邊坡植物能否良好地生長。其中,在選擇植物時比較重要的因素是土壤肥力狀況、土壤結構和土壤PH值等。
公路在施工過程中,因開挖使地表植被完全遭到破壞,原有表土與植被之間的平衡關系失調,表土抗蝕能力減弱,在雨滴、重力和風蝕作用下水土極易流失,植物種子定植困難;公路邊坡土壤一般為沒有熟化的生土,養分含量一般很低。同時由于坡度大,土壤滲透性差等原因,邊坡土壤對降水截流較小,造成水土和養分流失,使坡面土壤變得貧瘠,立地條件差,不利于植物生長;另外,公路邊坡土壤有機質含量一般很少,結構不良,經過一定時期的沉降作用后,容重增加,孔隙度降低,不利于土壤中水分和空氣的有效運移以及肥料的協調轉移,從而對草坪植物正常生長產生不利影響。
1.4種植目的
公路邊坡植被的主要目的是固土護坡,防止公路邊坡水毀,穩定公路路基,以及美化公路沿線景觀環境。因此,要求邊坡植物根系深,能快速覆蓋地表。
2.公路邊坡植物應具備的條件
根據公路邊坡的特點和邊坡種植的目的,邊坡生態防護的植物一般應滿足以下要求:
①適應當地氣候,抗旱性強;
②根系發達、擴展性強;
③耐瘠薄、耐粗放管理;
④種子豐富,發芽力強,容易更新;
⑤綠期長,多年生;
⑥育苗容易并能大量繁殖;
⑦播種栽植的時期較長。
3.護坡植物的選擇
3.1不同種類護坡植物比較
公路邊坡可用的植物種類較多,主要有草本植物、灌木、藤本植物,以及喬木等。目前我國的公路邊坡一般坡度較大,坡比一般為1:1,即45°,有的甚至達到60°以上,栽植喬木會提高坡面負載,增加土體下滑力和正滑力,在有風的情況下,樹木把風力轉變為地面的推力,造成坡面的不穩定和坡面的破壞,同時,邊坡栽植喬木還可能影響司乘人員觀測公路兩側景觀的視野,因此一般不宜在公路邊坡栽植喬木。
分頁:[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