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工程包括整理山水、改造地形、辟筑道路、鋪裝場地、營造建筑、構筑工程設施、綠化栽植等多項內容[1]。它從設計到施工階段,都著眼于完工后的景觀效果,總目標是為動植物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創造園林式的綠化空間?,F在園林工程的規模日趨大型化,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將園林工程分成若干部分,分別委托給不同單位建造,因此在工程銜接及施工配合上常常存在問題。另外由于某些工程的特殊需要,植物在非栽植季節栽植的情況也經常發生。此外,為了因地制宜地做好園林工程的設計與施工工作,在設計與施工前,必須要進行現場勘察,根據園林施工現場的條件,有的放矢地進行設計與施工。
園林綠化工程設計與施工
一、栽植前的施工要點
1.根據地形實施合理的方案
首先要通過檢測,分析土質是否符合種植條件,確定是否需要更換種植土。勘察地表以下1m左右的土層結構情況,如有建筑殘基,需確定可行的清除方案,進行徹底清除。建造地形是為了解決園林綠化中的平面呆板、單調、缺乏藝術性的問題,使園林景觀更富于變化。一方面要依據設計要求,另一方面要依據視覺效果不斷調整修改,從各個角度不斷對比,依據自然地勢進行再創造。
(1)施工設計中植物的配置
植物的層次結構采用喬、灌、草相結合,以喬木為主。喬木的栽植密度不宜過大,株距一般為5~7m,為林下的灌木、花草留出生長空間,同時要注意植物喜陰陽的特性,在光照不足的地方,盡量選用耐陰的樹種。耐陰的灌木品種有珍珠梅、金根木、接骨木等植物。另外,植于西側的植物要選擇一些不怕風吹的品種,因在冬季常刮西北風,會導致新栽的植物發生倒伏和抽條,從而使植物受到傷害,影響成活率。植物的配置要堅持“適地適樹”的
原則,同時還要體現植物品種的多樣性和明顯的季節性,避免單調和雷同,要達到春季繁花似錦,夏季綠樹成蔭,秋季紅葉滿目,冬季蒼翠迷人,做到四季風光景觀各異,使游人能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和氣象萬千。
(2)栽植時對種植土的要求
種植土一般要求為不含雜物的沙壤土,PH值為7~8,富含有機質且團粒結構良好。土質貧瘠的土壤,通過增施基肥和復合有機肥的方法對土壤進行改良。栽植花卉、地被植物、草坪的種植土要深翻30~40cm,土壤中石粒直徑應小于1cm,并用細耙耬平。
(3)根據設計要求定點放線及挖穴
要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定點放線,樹穴的大小要根據所栽植苗木的種類、規格來確定,呈直桶形,堅持寧大勿小的原則,帶土球栽植時樹穴直徑比土球的直徑大20~30cm,裸根栽植時樹穴的直徑也要大于根系直徑的20~30cm,以利于根系的舒展和恢復生長。
2.栽植注意事項
根據樹種的特性,栽植時埋土不能過深或過淺,否則會影響植株的呼吸,導致其死亡。樹穴底部應填入20~30cm的松土層,并與底肥攪拌均勻,植株入穴后應盡量保持根系舒展,然后填入肥沃的種植土。栽植樹木時還要注意樹木的陰陽朝向,一般向陽面枝條濃密、葉色鮮亮可作為主觀賞面,這樣可以達到更好的景觀效果。
(1)栽植完成后要踩實表層土并打好圍堰,圍堰的大小一般為喬木樹徑的10~15倍或樹冠垂直投影的12,堰高15~20cm。栽植完畢要及時剪去枯枝、黃葉,澆透第一水。對一些不抗嚴寒的樹種和幼苗在冬季要采取防寒措施,封凍前用土堆理根部10~20cm用塑料將枝干纏裹或用大塑料袋將整株苗木罩住防寒。
(2)澆水。新植的樹木要保證充足的給水,栽植后第一至五水至關重要。要有專門的人員負責澆水,澆水時水壓不宜過大,以利于水分的下滲,使根部及時吸到水分恢復生長。后幾水采用見濕見干的方法。
(3)修剪。灌木一般修剪成內高外低的球形,及時疏去老枝和徒長枝,培養新枝,但一些莖干生花的品種例外。修剪綠籬時要先確定高度和樹形,然后再進行修剪,保持表面和側面的平整美觀,發現病株要及時清除,發現缺株則要及時添補,影響樹木美觀的萌生芽要及時清除,以減少養分的散失。
(4)放肥。在整地和穴底回填種植土時施用,通常以腐熟的廄肥為主。根據植物的生長季節和生長速度使用。施肥的方式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整施、溝施、條施、穴施和撒施等。
二、綠化地的整理
綠化地的整理不只是簡單的清掉垃圾,拔掉雜草,該作業的重要性在于為樹木等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保證根部能夠充分伸長,維持活力,吸收養料和水分。因此在施工中不得使用重型機械碾壓地面。
1.要確保根域層應有利于根系的伸長平衡。
一般來說,草坪、地被根域層生存的最低厚度為巧厘米,小灌木為30厘米,大灌木為45厘米,淺根性喬木為60厘米,深根性喬木為90厘米;而植物培育的最低厚度在生存最低厚度基礎上草坪地被、灌木各增加15厘米,淺根性喬木增加30厘米,深根性喬木增加60厘米。
2.確保適當的土壤硬度。
土壤硬度適當可以保證根系充分伸長和維持良好的通氣性和透水性,避免土壤板結。
3.確保排水性和透水性及適當的PH值。
為了保證花草樹木的良好生長,土壤PH值最好控制在5.5至7.0范圍內或根據所栽植物對酸堿度的喜好而做調整。
4.確保養分。
適宜植物生長的最佳土壤是礦物質45%,有機質5%,空氣20%,水30%。
園林綠化工程設計與施工
一、栽植前的施工要點 1.根據地形實施合理的方案
首先要通過檢測,分析土質是否符合種植條件,確定是否需要更換種植土。勘察地表以下1m左右的土層結構情況,如有建筑殘基,需確定可行的清除方案,進行徹底清除。建造地形是為了解決園林綠化中的平面呆板、單調、缺乏藝術性的問題,使園林景觀更富于變化。一方面要依據設計要求,另一方面要依據視覺效果不斷調整修改,從各個角度不斷對比,依據自然地勢進行再創造。 (1)施工設計中植物的配置
植物的層次結構采用喬、灌、草相結合,以喬木為主。喬木的栽植密度不宜過大,株距一般為5~7m,為林下的灌木、花草留出生長空間,同時要注意植物喜陰陽的特性,在光照不足的地方,盡量選用耐陰的樹種。耐陰的灌木品種有珍珠梅、金根木、接骨木等植物。另外,植于西側的植物要選擇一些不怕風吹的品種,因在冬季常刮西北風,會導致新栽的植物發生倒伏和抽條,從而使植物受到傷害,影響成活率。植物的配置要堅持“適地適樹”的
原則,同時還要體現植物品種的多樣性和明顯的季節性,避免單調和雷同,要達到春季繁花似錦,夏季綠樹成蔭,秋季紅葉滿目,冬季蒼翠迷人,做到四季風光景觀各異,使游人能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和氣象萬千。
(2)栽植時對種植土的要求
種植土一般要求為不含雜物的沙壤土,PH值為7~8,富含有機質且團粒結構良好。土質貧瘠的土壤,通過增施基肥和復合有機肥的方法對土壤進行改良。栽植花卉、地被植物、草坪的種植土要深翻30~40cm,土壤中石粒直徑應小于1cm,并用細耙耬平。
(3)根據設計要求定點放線及挖穴
要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定點放線,樹穴的大小要根據所栽植苗木的種類、規格來確定,呈直桶形,堅持寧大勿小的原則,帶土球栽植時樹穴直徑比土球的直徑大20~30cm,裸根栽植時樹穴的直徑也要大于根系直徑的20~30cm,以利于根系的舒展和恢復生長。
2.栽植注意事項
根據樹種的特性,栽植時埋土不能過深或過淺,否則會影響植株的呼吸,導致其死亡。樹穴底部應填入20~30cm的松土層,并與底肥攪拌均勻,植株入穴后應盡量保持根系舒展,然后填入肥沃的種植土。栽植樹木時還要注意樹木的陰陽朝向,一般向陽面枝條濃密、葉色鮮亮可作為主觀賞面,這樣可以達到更好的景觀效果。 (1)栽植完成后要踩實表層土并打好圍堰,圍堰的大小一般為喬木樹徑的10~15倍或樹冠垂直投影的12,堰高15~20cm。栽植完畢要及時剪去枯枝、黃葉,澆透第一水。對一些不抗嚴寒的樹種和幼苗在冬季要采取防寒措施,封凍前用土堆理根部10~20cm用塑料將枝干纏裹或用大塑料袋將整株苗木罩住防寒。
(2)澆水。新植的樹木要保證充足的給水,栽植后第一至五水至關重要。要有專門的人員負責澆水,澆水時水壓不宜過大,以利于水分的下滲,使根部及時吸到水分恢復生長。后幾水采用見濕見干的方法。
(3)修剪。灌木一般修剪成內高外低的球形,及時疏去老枝和徒長枝,培養新枝,但一些莖干生花的品種例外。修剪綠籬時要先確定高度和樹形,然后再進行修剪,保持表面和側面的平整美觀,發現病株要及時清除,發現缺株則要及時添補,影響樹木美觀的萌生芽要及時清除,以減少養分的散失。
(4)放肥。在整地和穴底回填種植土時施用,通常以腐熟的廄肥為主。根據植物的生長季節和生長速度使用。施肥的方式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整施、溝施、條施、穴施和撒施等。
二、綠化地的整理
綠化地的整理不只是簡單的清掉垃圾,拔掉雜草,該作業的重要性在于為樹木等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保證根部能夠充分伸長,維持活力,吸收養料和水分。因此在施工中不得使用重型機械碾壓地面。 1.要確保根域層應有利于根系的伸長平衡。
一般來說,草坪、地被根域層生存的最低厚度為巧厘米,小灌木為30厘米,大灌木為45厘米,淺根性喬木為60厘米,深根性喬木為90厘米;而植物培育的最低厚度在生存最低厚度基礎上草坪地被、灌木各增加15厘米,淺根性喬木增加30厘米,深根性喬木增加60厘米。
2.確保適當的土壤硬度。
土壤硬度適當可以保證根系充分伸長和維持良好的通氣性和透水性,避免土壤板結。
3.確保排水性和透水性及適當的PH值。
為了保證花草樹木的良好生長,土壤PH值最好控制在5.5至7.0范圍內或根據所栽植物對酸堿度的喜好而做調整。
4.確保養分。
適宜植物生長的最佳土壤是礦物質45%,有機質5%,空氣20%,水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