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濟青高速公路1989年開工建設以來,截止到2000年底,我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累計已突破2000km,高速公路的建設與發展進入了快車道。隨著我國對環境綠化要求及人們對環境認識的提高,綠化作為建設與運營養護管理期間的一項工作,已越來越多的被人們接受與重視,其作用與效果也已充分顯現出來。如何使高速公路綠化少走彎路、減少損失,筆者結合濟青公路綠化工作實踐及對高速公路綠化的認識,提出幾點看法,與同行共同討論。綠化的作用
(1)因地制宜,因路制宜,因段制宜。選擇的植物品種不但適應當地氣候、土壤條件,還應具有耐寒、耐旱、耐高溫、耐瘠薄、抗污染、病蟲害少、管理粗放等特點。
(2)喬、灌、花、草合理搭配,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綠。
(3)突出成片、成段、大色塊,注重色彩變化,達到特色鮮明、景色各異的效果。
(4)做到綠化與美化相結合,綠化與行車安全相結合。綠化與匝道圈經濟效益相結合,綠化與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相結合,防護與觀賞相結合。
(5)綠化效果要體現見效快,生命周期長,造價低。綠化的范圍
濟青公路除路肩、邊坡綠化是合同工程之外,其余綠化項目基本上是在通車運營之后,在上級主管部門的統一規劃、部署下,由各管理處養護工區具體組織實施。幾年來,通過綠化科研,通過各處不斷探索與實踐,有成功也有失敗,到目前,已具有相當綠化規模。
4.1中央分隔帶
做好綠化與防眩相結合的文章,植物防眩與防眩板相比有著不可替代的優越性,適宜建植的苗木以圓柏、龍柏、側柏為最好,女貞、紫葉李、豐花月季等次之;型式有單墻式、百葉窗式;間距根據防眩型式1-6m.不等;苗木修剪高度1.6-1.8m;色塊長度>=2km;從視覺、經濟美觀、使用效果看,百葉窗式最好。
4.2路肩、邊坡
結縷草、狗牙根最適宜,散鋪或滿鋪;高填方路段可配以紫穗槐,采用魚鱗坑式栽植;也可與礦料結合進行坡面防護;冷性草慎用。
4.3互通立交匝道區
不受視線限制的范圍,搞成苗圃,管理粗放,既有綠化、美化的效果,又具有一定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也可搞成經濟果林園,種植桃樹、杏樹、柿樹、棗樹、葡萄、李子、核桃、石榴等;大面草坪慎搞。
靠近城區的互通立交區及對視線有要求的區域,可選用瓜子黃楊、龍柏球、金葉女貞、紅葉小蘗、冬青、豐花月季等花灌木,組成不同的大型植物圖案,并配置花草、植物造型、小品等,并根據需要配置喬木,要以美化為主,形成景觀觀賞區。
4.4隔離柵內側與邊溝外緣土臺
栽植薔薇、連翹等,2-3年后出現明顯效果,不但起到阻止攀越隔離柵的作用,而且還可抑制雜草的生長。特別是春季,黃、白、紅花盛開,形成一道高速公路獨特的亮麗風景線。
高速公路路基填土高度大都大于3m,隔離柵外側植樹帶寬度一般10m以上,為盡快形成其帶狀綠化景觀,一般要求栽植速生喬木,比如:楊樹、柳樹、泡桐、香椿、臭椿等,株距3-4m,行距2-3m;栽植時不宜在較長路段中采用
同一綠化品種,應分段輪換栽植不同品種,以減少病蟲害的傳播和蔓延。
4.5收費站區
充分利用寬闊占地,結合經濟能力,栽植幾十種甚至上百種喬木、灌木、花、草及果木,同時配置園林小路、假山、噴泉、水景、雕塑、花壇、小品等,構成植物園形式的立體綠化藝術群,當然,也為收費管理人員營造了一種好的工作、生活環境;植草時注意草坪品種的選用,暖性草以馬尼拉為主,冷性草以高羊茅、早熟禾為宜,其它慎用。
一、高速公路綠化是公路景觀設計的一個方面,也是國土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目的及作用一般可概括為:固坡、減少污染、降低噪音、視線誘導、防眩、美化、環境保護;并使用路者產生賞心悅目、心情舒暢的感覺,減輕行駛中的視覺污染、精神疲勞,預防和控制交通事故發生;并能彌補由于公路修建而破壞的自然景觀,使之與周圍環境相諧調或有所改善;特殊條件下還具有防風、防沙、防雪、防水害的作用。綠化的原則二、高速公路具有快速、安全、舒適、高效的重要特性,這就決定了它與一般公路的綠化要求是有所區別的。
其綠化的原則概括為以下幾條:(1)因地制宜,因路制宜,因段制宜。選擇的植物品種不但適應當地氣候、土壤條件,還應具有耐寒、耐旱、耐高溫、耐瘠薄、抗污染、病蟲害少、管理粗放等特點。
(2)喬、灌、花、草合理搭配,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綠。
(3)突出成片、成段、大色塊,注重色彩變化,達到特色鮮明、景色各異的效果。
(4)做到綠化與美化相結合,綠化與行車安全相結合。綠化與匝道圈經濟效益相結合,綠化與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相結合,防護與觀賞相結合。
(5)綠化效果要體現見效快,生命周期長,造價低。綠化的范圍
三、綠化范圍一般包括中央分隔帶;路肩、邊坡;隔離柵內側土臺及外側植樹帶;互通立交匝道區;收費站區;生活服務區及收費起、終點處等。
高速公路由于在路基、路面的施工中使用了較多的水泥、石灰、粉煤灰、礦碴、碎石、瀝青等材料,以及在設計、施工中未顧及日后綠化工作,或多或少對上述范圍要造成污染,綠化前一般需更換土壤及對土壤進行改良。
四、綠化模式及植物品種選擇
濟青公路除路肩、邊坡綠化是合同工程之外,其余綠化項目基本上是在通車運營之后,在上級主管部門的統一規劃、部署下,由各管理處養護工區具體組織實施。幾年來,通過綠化科研,通過各處不斷探索與實踐,有成功也有失敗,到目前,已具有相當綠化規模。
4.1中央分隔帶
做好綠化與防眩相結合的文章,植物防眩與防眩板相比有著不可替代的優越性,適宜建植的苗木以圓柏、龍柏、側柏為最好,女貞、紫葉李、豐花月季等次之;型式有單墻式、百葉窗式;間距根據防眩型式1-6m.不等;苗木修剪高度1.6-1.8m;色塊長度>=2km;從視覺、經濟美觀、使用效果看,百葉窗式最好。
4.2路肩、邊坡
結縷草、狗牙根最適宜,散鋪或滿鋪;高填方路段可配以紫穗槐,采用魚鱗坑式栽植;也可與礦料結合進行坡面防護;冷性草慎用。
4.3互通立交匝道區
不受視線限制的范圍,搞成苗圃,管理粗放,既有綠化、美化的效果,又具有一定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也可搞成經濟果林園,種植桃樹、杏樹、柿樹、棗樹、葡萄、李子、核桃、石榴等;大面草坪慎搞。
靠近城區的互通立交區及對視線有要求的區域,可選用瓜子黃楊、龍柏球、金葉女貞、紅葉小蘗、冬青、豐花月季等花灌木,組成不同的大型植物圖案,并配置花草、植物造型、小品等,并根據需要配置喬木,要以美化為主,形成景觀觀賞區。
4.4隔離柵內側與邊溝外緣土臺
栽植薔薇、連翹等,2-3年后出現明顯效果,不但起到阻止攀越隔離柵的作用,而且還可抑制雜草的生長。特別是春季,黃、白、紅花盛開,形成一道高速公路獨特的亮麗風景線。
高速公路路基填土高度大都大于3m,隔離柵外側植樹帶寬度一般10m以上,為盡快形成其帶狀綠化景觀,一般要求栽植速生喬木,比如:楊樹、柳樹、泡桐、香椿、臭椿等,株距3-4m,行距2-3m;栽植時不宜在較長路段中采用
同一綠化品種,應分段輪換栽植不同品種,以減少病蟲害的傳播和蔓延。
4.5收費站區
充分利用寬闊占地,結合經濟能力,栽植幾十種甚至上百種喬木、灌木、花、草及果木,同時配置園林小路、假山、噴泉、水景、雕塑、花壇、小品等,構成植物園形式的立體綠化藝術群,當然,也為收費管理人員營造了一種好的工作、生活環境;植草時注意草坪品種的選用,暖性草以馬尼拉為主,冷性草以高羊茅、早熟禾為宜,其它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