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生產工藝的研究
項目實施過程中,課題組通過分析兩種工藝技術的特點,并輔助試驗段的施工總結,最終確定了兩種工藝的基本流程,如下圖4和5所示。
通過兩種工藝的實際生產實踐,發現兩種工藝具有一些特點:廠拌再生拌和質量容易控制,拌和均勻;拌和料用攤鋪機施工,工藝成熟,平整度較好;可以較好的控制路面標高;銑刨后可以及時發現基層病害,并進行相應處理。同時存在增加銑刨運輸環節及費用;需要專門的拌和場地的問題。就地再生施工簡單,可以邊銑刨邊拌和邊攤鋪,成本較低;施工速度快,效率高,銑刨的廢料可以全部加以利用。同時存在攤鋪后還需用平地機整平,平整度較難控制;需要先在面層上鋪一層細集料和水泥,現場施工組織較繁瑣;不易對下承層的病害進行進一步處理等問題。
5 現場材料的質量評價與控制方法
馬歇爾穩定度是一個應用比較廣泛的指標,該指標可方便泡沫瀝青混合料與其他類型的瀝青混合料之間的對比,而且設備簡單,施工單位容易配備;另一方面,路面基層在行車荷載的反復作用下,主要承受豎向壓應力及水平拉應力作用。而且國外也廣泛采用該指標進行評價,有很好的可比性,此外劈裂試驗只需在普通馬歇爾試驗儀略加以改裝既可以實現,因此采用馬歇爾穩定度和間接抗拉強度(ITS)作為泡沫瀝青混合料的強度關鍵評價指標。
試驗方法如下:從現場提取成品材料,并在3小時內成型馬歇爾試件(兩面75次),不少于9個試件。并按照以下方法進行養護:
(1)不脫模養生24小時;
(2)脫模后,40℃的通風烘箱中進一步養生72小時;
(3)養生完畢后,3個試件在60℃水浴中保溫45分鐘,測試馬歇爾穩定度和流值;
(4)養生完畢后,其它6個試件十字對角量測試件高度;
(5) 3個試件在25℃空氣浴保溫4小時以上,然后測試試件的劈裂強度(干劈裂強度);
(6)3個試件在25℃水浴保溫2小時,然后測試試件的劈裂強度(濕劈裂強度)。
根據材料室內配合比試驗結果,并輔助路面結構力學計算分析,提出了現場材料性能要求,并作為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標準。
現場材料的試驗結果總結如下表1、2和3所示。從試驗結果來看,材料的性能標準基本上能夠滿足設計要求。這說明采用就地再生,現場材料的拌和效果能夠達到實驗室的要求,材料的性能參數也能夠滿足路面結構設計的要求。但是和廠拌再生材料的性能指標相比,材料的強度略微偏低,尤其濕劈裂強度,從而導致材料的水穩性降低。這主要與施工工藝等因素有關,就地再生在細集料的分散(尤其是水泥等填料)效果上不如廠拌再生,因此導致水穩性能偏低。但是,就地再生工藝較廠拌再生費用上略少,進度上稍快。
6 結 語
通過泡沫瀝青冷再生技術在浙江省04省道的應用實踐,發現銑刨材料級配較大的變異性是再生技術的固有性質,加強對再生施工關鍵設備的控制是保證獲得較為均勻材料的重要途徑。選擇合適的生產配合比和現場材料的性能要求參數是獲得高質量再生混合料的重要工具。同時這些指標和數據的提出及獲得為今后的應用提供了寶貴的參考依據。
本文通過實際應用,總結了泡沫瀝青廠拌和就地再生工藝相關的使用經驗,提出了2種工藝的基本流程,比較和分析了2種工藝技術的特點,為日后的工藝選擇和施工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張永平、方銳. 泡沫瀝青冷再生技術的應用探討. 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