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用10/0.4kV變電所中,變電所內配電箱的進線電纜截面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關系到熱穩定性的要求。熱穩定性是指電纜在通過一定大小的電流時,電纜的溫度應保持在安全范圍內,以防止電纜過熱損壞或引發火災。為了滿足熱穩定性的要求,我們需要根據配電箱的進線電纜的工作環境、工作條件以及電纜的敷設方式等因素來選擇合適的電纜截面。通常,我們需要考慮:電纜的工作環境溫度、電纜的工作負荷和電纜敷設方式這幾個因素。那么變電所自用配電箱進線電纜截面應該如何選擇呢?下面本文通過一個變電所設計項目來計算一下,一起來看看變電所內的自用配電箱進線電纜截面需要選擇多大才能滿足熱穩定的要求。
▌01 自用配電箱進線處的短路電流計算
某住宅工程電氣設計案例進行計算,該工程在地下室設一個變電所,變電所內部設置兩臺800kVA變壓器,在變電所內部設置一個配電箱(為變電所的風機和照明、維修插座供電),該配電箱容量為10kW,計算電流16A,電源接自變壓器的低壓母線,進線電纜規格為NH-YJV-1kV 5x16,長度為5m。
變電所至自用配電箱的配電簡圖如下:
自用配電箱進線處(K1處)發生三相短路時的短路電流計算如下:
(1)變壓器阻抗:
S=800kVA,RT=1.90,XT=13.27;
(2)低壓總斷路器至自用配電箱饋線回路處的銅排[TMY-3(100x8)+(80x8) ]的阻抗:
L1=6m;
R1= 0.04 x 6=0.24mΩ;
X1= 0.182 x 5 = 1.092mΩ;
(3)低壓配電柜至自用配電箱段電纜[ NH-YJV-1kV 5x16 ]的阻抗:
L2=5m;
R2= 1.097 x 5=5.485mΩ;
X2= 0.087 x 5=0.435mΩ;
(4)自用配電箱進線處(K1處)發生三相短路時短路電流:
線路總電阻:RK1= RT + R1 + R2 =1.90+0.24+5.485=7.625(mΩ)
線路總電抗:XK1= XT + X1 + X2=13.27+1.092+0.435=14.797(mΩ)
線路總阻抗:ZK1= 16.65(mΩ)
K1處三相短路電流:I = 1.05 * U / √3 / ZK1 = 1.05 x 380 / √3 / 16.65=13.84(kA)
▌02 進線電纜最小截面的計算及熱穩定的校驗
(1)進線電纜最小截面的計算
根據GB50054-2011《低壓配電設計規范》第3.2.14條要求:導體截面積的選擇應能滿足以下要求:
S ≥ I * √t / k ;
其中:
S 為導體的截面積(mm2);
I 為通過電纜的短路電流方均根值(A);
t 為保護電器自動切斷電流的動作時間(s);
k 為系數。
I 已通過第二節算出為13.84kA,即13840A;
t 為低壓柜內塑殼斷路器的瞬動脫扣時間,一般取20ms,即0.02s;
k 為系數,不同材質的電纜其k值不一樣,通過查GB50054-2011《低壓配電設計規范》的附錄A可得:k=143;
那么電纜的最小截面計算如下:
S ≥ I * √t / k = 13840 * √0.02 / 143 =13.7(mm2)。
通過以上計算可知,自用配電箱進線電纜要滿足熱穩定的要求,其截面不能小于13.7mm2。
(3)校驗
原設計采用進線電纜規格為NH-YJV-1kV 5x16,其電纜截面大于以上計算的最小截面13.7mm2,滿足熱穩定的要求。自用配電箱雖然用電容量較小,計算電流只有16A,若按常規配電考慮,進線采用6mm2即可,但卻由于安裝在變電所內部,導致其進線電纜截面需調大到16mm2才能滿足熱穩定的要求。
▌03 低壓電纜熱穩定校驗總結
在民用建筑配電設計中,用電設備距離變電所越近,也就是距離變壓器電源越近,則配電線路的阻抗越小,短路電流就越大,其進線電纜截面的選擇除了考慮用電設備計算電流外,還應該注意該電纜是否能滿足熱穩定的要求,因此碰到距離變電所較近的配電,其電纜的選擇需進行熱穩定校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