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鎮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城鎮水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如何有效控制城鎮水污染,提高城鎮人居環境質量,已成為小城鎮建設和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但是由于歷史原因,小城鎮基礎設施十分薄弱,而污水處理工程又是一個綜合性極強的系統工程,因此認真分析思考小城鎮污水處理系統建設存在的難點和問題,探討解決對策顯得十分必要。
1 現狀及存在問題
1.1污水處理系統規劃
城鎮污水系統的建設和形成的時間跨度較大,并隨著城鎮發展不完善,因此,必須進行污水系統規劃,以指導城鎮污水工程的建設O目前在小城鎮污水處理系統規劃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部分小城鎮總體規劃編制較早,與城鎮發展現狀差異較大,污水處理系統規模規劃沒有充分詳實的設計依據,從而造成建設規模不能充分利用和投資浪費等現象O
在系統規劃上,基本未考慮污水再生利用問題,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決策部門對污水再生利用缺乏足夠認識,在規劃城鎮供水時,往往只考慮開發新水資源,對污水再生利用從而減少用水量沒有給予正確的評估,因此在城鎮總體規劃中,未統籌考慮污水處理系統布局和污水再生利用的關系,影響了污水再生利用的可行性。
1.2污水管網系統
城鎮污水管網系統作為污水處理的重要部分,其投資和建設難度,一般比污水處理廠大得多。目前污水管網建設存在的普遍問題是:
(1)排水體制的選擇不合理。部分小城鎮不切實際地采用一步到位的雨污完全分流體制,導致系統建設難度大,建設資金投人多的局面c
( 2)污水管網收集率低。由于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一般滯后于污水管網系統,致使已經建設起來的區域雖然己實行雨污分流,但由于污水管未成系統,收集起來的污水無法接人污水主干巴管,最后仍接人雨水管道,排入河道。
( 3)污水管道維護管理差。小城鎮污水管道一般建成后,大多未進行清通疏浚工作,管道淤積嚴重,過水能力大大減小,嚴重影響管道的正常運行。
1.3污水處理設施
由于采用BOT等多渠道融資方式,近年來小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發展較快,在技術和管理上取得一些經驗,但由,發現了處理規模達不到設計要求、處理工藝不合理、設計不合理、運行不正常和設備故障率高等問題,影響處理設施真正發揮效益,降低了實際污水處理率。
1.4水污染物排放管理
目前,我國污水排放須執行全國統一排放標準,形成了"建設二級污水處理廠是水污染控制的主導方向"的思維,而不是根據每個地方的特點,因而水污染物排放管理顯得粗糙,尤其對于中小城鎮而言,顯得不太合理。
1.5污泥處理與處置
隨著城鎮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和投入運行,為了追求簡單的污水處理率,作為使污水處理工程完整的污泥處理與處置還未得到充分認識。小城鎮污水處理廠對污泥的處理處置基本上都采用了投資和運行費用低的處理處置方式。同時,由于對污泥的處置缺乏有效的監控手段,有的污水處理廠為了節省運行費用將已建成的污泥處理設施長期閑置,將未做任何處理的污泥隨意外運、簡單填埋或堆放,對生態環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
2 解決對策
2.1重視污水系統整體規劃
小城鎮污水處理系統建設要以合理科學的規劃為基礎,將城鎮功能,發展方向、總體布局定位準確,科學確定城鎮排水體制和建設規模,認真分析污水回用潛力。
(1)合理選擇排水體制。鑒于建立理想的分流制或將合流制改為完全分流制系統的成功率較小,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充分分析當地自然條件和現有設施情況、資金因素、管理水平,科學合理地選擇排水體制。新開發建設區域的排水系統宜采用分流制,舊城區由于歷史原因,一般宜采用合流制,要改造為分流
制難度較大,故同一城鎮不同區域可采用不同的排水體制O但臺流制排水系統必須設;主污水截流設施,合理確定截流倍數,以消除污水和l初期雨水對水體的污染。
( 2)合理確定建設壩模。污水處理系統建設有其自身的特點,它建設完成后使用期限要長達五十年以上,如果嚴格以總體規劃的年限、污水量標準、人口密度、服務范圍等為依據,很難順應城鎮發展的需要,因此,污水處理系統建設要有長遠的考慮和統籌的安排,同時,要充分考慮近期系統的污水處理量,避免處理設施的閑置和不必要的投資。
( 3)認真分析污水再生利用潛力C污水再生利用就是對污求處理的出水進行適當處理后再利用即將污水資源化,開辟了第二水源,相當于增加了水資源量,可起到緩解城鎮水資源供需矛盾的作用,減少了新鮮水的取水量,而且節省了給水處理工程的投資;污水再生利用的投資及運行費用往往低于長距離引水所需的投資和運行費用。結合城鎮總體規劃,積極研究污水再生利用的途徑與方式,將污水再生利用系統作為污水處理系統中重要部分來統籌規劃設計。
2.2提高排水管網系統的管理水平
目前小城鎮排水管網的管理體制比較混亂,排水管網從規劃設計、建設到最終的維護管理隸屬不同部門,各個部門都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無法統籌布局,出現問題互相推托,職責難分。因此,有必要盡快形成一個統一的科學管理體制,設置獨立部門來負責污水處理和排水管道的建設、管理和日常維護工作,并盡快開展排水普查,建立詳細的城鎮排水檔案,準確掌握排水設施服務范圍、排水戶的分布、排水量及排水水質的情況,為城鎮排水改造提供基礎資料,以利于排水系統的完善[2]。此外還應加強排水設施的維護,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井有相應的措施,做好排水管網維修疏浚工作,保證設備、設施完好,充分發揮現有排水設施的作用。明確管網維護資金不能用于新建,更不能挪作他用,而只能用于管網的維護和破損設施的修復。
2.3優化選擇污水處理工藝
小城鎮一般水量小,水質差異大,而且社會經濟實力和管理水平差別大,其污水處理廠工藝選擇必須謹慎地進行深入的綜合比選,堅持按達標穩定性、建設投資和設施運營經濟性、管理三個方面的指標進行綜合比較,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和突出的問題決定工藝技術的選用,防止完全照抄大城市污水處理的經驗。
目前小城鎮污水處理廠的優選工藝仍是以氧化溝和SBR為主[刊,但在小城鎮土地資源條件好,在自然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生態凈化技術是可考慮選用的工藝技術。土地處理系統、濕地處理系統、生物穩定塘等生態凈化技術,具有建設投資省、運行成本低、處理深度高和出水水質好等優點。隨著近些年生態凈化技術的發展,將污水處理與其生態修復的獨特功能結合起來,其應用有了很好的發展。
2.4因地制宜的確定污水排放目標
由于小城鎮經濟發展水平相對偏低,照搬大城市普及二級污水處理廠的方式不切實際,應結合小城鎮的經濟、生態環境條件,建設以控源導流-一一生態工程系統為主導技術的小城鎮污水處理系統,走出"建設二級污水處理廠是水污染控制的主導方向"的錯誤認識。
污水排放標準應與區域水環境特征緊密結合,因而中小城鎮環境部門則需根據每個污染源不同的水污染特點、排污口位置及納污水環境特征,通過排污許可證對各個污染源制定相應的排放要求。
城鎮區域污染物削減總量的分配,可根據不同的目標選擇最適合本地特點的模型,生搬硬套不一定符合實際,因而無法取得最佳效果。例如,經濟不發達地區應以費用最小為目標,如果采用治理費用最小的方案仍無法達標,可適當降低環境質量目標,采取分步達標的方法。
2.5加強污泥處理處置的有效監管
小城鎮污泥處理處置不是以經濟效益和贏利為主,而是以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實現水污染有效控制為目的。
政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污泥處理處置的重要性和對環境影響的安全性,加強污泥處理處置的管理、監控,加強社會宣傳,提高公眾認知,將污泥處理處置納入政府監管的范圍,將輿論監督作為政府監管的輔助手段。
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污泥處理處置標準。目前我國已有的控制污水處理廠污泥排放的標準只是《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 (GB1891822002)和《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排放標準》 (GJ 3025293),其中多是原則性的文字,并沒有實質性的控制標準。因此,建議盡快制定和完善污泥排放和控制標準,制定相關的污泥處理處置和污染物控制標準,以確保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有法可依,達到防止污泥二次污染的目的。
3 結語
小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已經成為繼大中城市污水治理之后的新熱點,其成效如何將直接影響我國水環境狀況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小城鎮應結合自身污水處理系統存在的問題,完善污水處理系統設施,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有效控制水污染、改善水環境、確保水安全,為我國廣大小城鎮的持續和健康發展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