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工程管理是水利工作的一項重頭戲,工程養護、維修、安全運行是確保下游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大事,建國以來由于忽視水庫工程管理造成漬壩的慘痛教訓必須引以為戒。全國如此眾多的水庫工程,管理起來的難度可想而知,在Internet飛速發展,電子信息化時代,唯有認真做好水庫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設,才會對水利工程管理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1)做好水文、氣象與環境實時監測。通過建設自動測報站,建設網絡工程,研發測報儀器,搞好安裝與維護。確保系統工程穩定性和測報質量。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信息傳輸的時效性、數據的可靠性、系統的有效性、系統維護的高效性、軟件應用的通用性。對于水庫水情信息采集系統,我國普遍存在“重建輕管”的現象,運行管理經費沒有固定的渠道。這是我國正開展國家防汛抗旱指揮系統工程信息采集系統的建設需要認真解決的問題之一。
(2)從環境水利的高度加強水庫綜合治理從吉林省四平市二龍山水庫自然條件看,流域氣候溫和,年降雨適中,且時空分布均勻,上游森林和綠地覆蓋面廣,植被良好,東遼河洪水多由暴雨引起,二龍山水庫建成后對于避免或減輕了下游的洪水災害,為社會發展、經濟建設創造了較好的環境。隨著經濟發展和流域內人口密度的增加,二龍山水庫上游城市工業及生活排污對水庫水質產生不良影響。尤其是枯水年份,水質影響更為顯著,因此要把工程措施和社會環境治理結合起來,河流生成和運動有其自然擺動的范圍,人類在治水中必須給它們保留足夠的行洪通道,并保證蓄洪區的蓄洪功能。
(3)充分發揮非工程措施在防洪減災中的作用。實踐證明,非工程措施在防洪減災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洪水預報方面,各條流域、各個水系都有洪水預報系統,快速的水文自動測報設施、密集的雷達測雨站點、先進的通信傳輸設備和布局較廣的數據網絡,以及面向公眾、信息共享的服務系統。將大部分氣象、水情洪水預報等防洪信息面向社會,既保證了數據的統一,又保證了信息資源在國民經濟中得到充分利用而不浪費。同時避免了大量的重復工作,為防洪減災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4)做好洪水預報。當前,在我國結合國家防汛指揮系統建設工程,加快中國洪水預報系統的建設,加快籌建大江大河河流水文水資源預報中心建設,著力研究大江大河的實用預報調度系統,加強水利系統雷達基礎資料的應用研究,利用多部雷達生成雷達拼圖,在此基礎上進行降水的反演,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應用提供物質基礎,以進一步提高水文預報精度,增長預見期。為防洪減災、水資源管理等提供支撐。
(5)實現水文現代化,是提供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徑。雖然目前我國也在進行全國防汛指揮決策系統建設,但是水文自動測報系統中央只管中央報汛站,地方只管地方報汛站,雖然統一規劃,但投入渠道不同。因此,難以同步建設,希望能大力加強水文監測,優化站網密度,統一規劃,明確經費渠道,統一要求,國家與地方共建共管。這樣,才能確保水文現代化的快速實施。
(6)注重科研和人才培訓。要高度重視新技術、新設備的研究與研發,尤其是洪水預報系統的研究即如何將計算機技術、GIS地理信息系統、洪水預報模型相結合,信息自動采集設備等等,我們雖然也很重視科技,但研究范圍不廣,超前性不強,科技含量低,開展研究的課題也較少,不利于水文的長期發展,基層水文測站很少接受專業培訓,即使接受,也都是局限于課堂書本上,效果較差。因此,在這一方面必須盡快改變,以適應新形勢的水利發展。
(1)做好水文、氣象與環境實時監測。通過建設自動測報站,建設網絡工程,研發測報儀器,搞好安裝與維護。確保系統工程穩定性和測報質量。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信息傳輸的時效性、數據的可靠性、系統的有效性、系統維護的高效性、軟件應用的通用性。對于水庫水情信息采集系統,我國普遍存在“重建輕管”的現象,運行管理經費沒有固定的渠道。這是我國正開展國家防汛抗旱指揮系統工程信息采集系統的建設需要認真解決的問題之一。
(2)從環境水利的高度加強水庫綜合治理從吉林省四平市二龍山水庫自然條件看,流域氣候溫和,年降雨適中,且時空分布均勻,上游森林和綠地覆蓋面廣,植被良好,東遼河洪水多由暴雨引起,二龍山水庫建成后對于避免或減輕了下游的洪水災害,為社會發展、經濟建設創造了較好的環境。隨著經濟發展和流域內人口密度的增加,二龍山水庫上游城市工業及生活排污對水庫水質產生不良影響。尤其是枯水年份,水質影響更為顯著,因此要把工程措施和社會環境治理結合起來,河流生成和運動有其自然擺動的范圍,人類在治水中必須給它們保留足夠的行洪通道,并保證蓄洪區的蓄洪功能。
(3)充分發揮非工程措施在防洪減災中的作用。實踐證明,非工程措施在防洪減災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洪水預報方面,各條流域、各個水系都有洪水預報系統,快速的水文自動測報設施、密集的雷達測雨站點、先進的通信傳輸設備和布局較廣的數據網絡,以及面向公眾、信息共享的服務系統。將大部分氣象、水情洪水預報等防洪信息面向社會,既保證了數據的統一,又保證了信息資源在國民經濟中得到充分利用而不浪費。同時避免了大量的重復工作,為防洪減災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4)做好洪水預報。當前,在我國結合國家防汛指揮系統建設工程,加快中國洪水預報系統的建設,加快籌建大江大河河流水文水資源預報中心建設,著力研究大江大河的實用預報調度系統,加強水利系統雷達基礎資料的應用研究,利用多部雷達生成雷達拼圖,在此基礎上進行降水的反演,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應用提供物質基礎,以進一步提高水文預報精度,增長預見期。為防洪減災、水資源管理等提供支撐。
(5)實現水文現代化,是提供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徑。雖然目前我國也在進行全國防汛指揮決策系統建設,但是水文自動測報系統中央只管中央報汛站,地方只管地方報汛站,雖然統一規劃,但投入渠道不同。因此,難以同步建設,希望能大力加強水文監測,優化站網密度,統一規劃,明確經費渠道,統一要求,國家與地方共建共管。這樣,才能確保水文現代化的快速實施。
(6)注重科研和人才培訓。要高度重視新技術、新設備的研究與研發,尤其是洪水預報系統的研究即如何將計算機技術、GIS地理信息系統、洪水預報模型相結合,信息自動采集設備等等,我們雖然也很重視科技,但研究范圍不廣,超前性不強,科技含量低,開展研究的課題也較少,不利于水文的長期發展,基層水文測站很少接受專業培訓,即使接受,也都是局限于課堂書本上,效果較差。因此,在這一方面必須盡快改變,以適應新形勢的水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