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粒徑級配![]() ![]() 土的粒徑級配
一、土的粒度成分(粒徑級配)自然界中土一般都是由大小不等的土粒混合而組成的,也就是不同大小的土顆粒按不同的比例搭配關系構成某一類土,比例搭配(級配)不一樣,則土的性質各異。 土顆粒大小,通常以其直徑大小表示,簡稱粒徑,單位為mm。 所謂土的顆粒大小組合情況在工程上就是按土顆粒(粒徑)大小分組,稱為粒組。每個粒組都以土粒直徑的兩個數值作為其上下限,并給以適當的名稱,簡言之,粒組就是一定的粒徑區段,以毫米表示。 粒組劃分的三個原則: 1.符合粒徑變化所引起的質的變化規律,即每個粒組的成分與性質無質的變化,具相同或相似的成分與性質; 2.與粒組的分析技術條件相適應,即不同大小的土粒可采用不同的適用方法進行分析; 3.粒組界限值力求服從簡單的數學規律,以便于記憶與分析,即各粒組界限值是200、20、2、1/20、1/200mm。 根據工程實際中總結的土的工程性質,我國習慣采用的粒組劃分方案如表1-1所示。 表1-1 土的粒組劃分方案
土的粒度成分(顆粒級配)是指土中各粒組的相對含量,通常用各粒組占土粒總質量(干土質量)的百分數表示。 顆粒分析的方法可分為篩分析方法和靜水沉降方法兩大類。 篩分法是將風干、分散的代表性土樣通過一套篩孔直徑與土中各粒組界限值相等的標準篩,稱出經過充分過篩后留在各篩盤上的土粒質量,即可求得各粒組的相對百分含量。目前我國采用的標準篩的最小孔徑為0.075mm(或0.1mm)。 篩分法動畫演示 靜水沉降法首先應將土中集合體分散制成懸液,然后根據不同粒徑的土粒在靜水中的沉降速度不同的原理(斯托克斯定律),測定細粒組的顆粒級配。 靜水沉降法測定粒徑級配的原理 目前測定細粒土的顆粒級配的方法有虹吸比重瓶法、移液管法、比重計法。各種方法的儀器設備有其自身特點,但它們的測試原理均建立在斯托克斯定律基礎上。 常用的粒度成分的表示方法是累積曲線法,它是一種圖示的方法,通常用半對數紙繪制,橫坐標(按對數比例尺)表示某一粒徑,縱坐標表示小于某一粒徑的土粒的百分含量,如下圖所示。 圖1-1 土的累積曲線 根據累積曲線圖可以確定土的有效粒徑(d10),平均粒徑(d50), 限制粒徑(d60與d30)和任一粒組的百分含量。用它們確定兩個描述土的級配的指標: 不均勻系數 Cu值越大,土粒不均勻,累積曲線越平緩;反之,Cu值越小,則土粒越均勻,曲線越陡。工程實際中,將Cu<5的土視為級配不良的均粒土,而Cu>5的土稱為級配良好的非均粒土。 曲率系數 工程中常采用Cc值來說明累積曲線的彎曲情況或斜率是否連續,累積曲線斜率很大,即急傾斜狀,表明某一粒組含量過于集中,其它粒組含量相對較少。經驗表明,當級配連續時,Cc=1—3;當Cc<1或Cc>3時,均表示級配曲線不連續,這種土一般認為是級配不良的土。
|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175151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