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紅土地基本情況
紅土地鎮位于東川區西南部,距東川主城區75km,西沿轎子雪山山麓走向與祿勸縣轉龍鎮、烏蒙鄉、雪山鄉接壤,南與尋甸縣鳳儀鄉、聯合鄉、金源鄉相接。全鎮國土面積322.93km2,境內山多谷深,多為河流峽谷地帶,全昆明市最高海拔4344.1m的雪嶺也雄踞于紅土地鎮內,全鎮最低海拔1450m,相對高差2894m,屬典型的立體氣候,森林覆蓋率達51%。
2、育苗
2.1采種
東川區紅土地主要在10月中旬選擇15~30年生長健壯的母樹采摘成熟的球果。然后攤曬、脫粒、除雜、去癟,得到較純的種子,適當晾干,放通風干燥處貯存。種子千粒重5.9~9.7g,每kg種子12~15萬粒。
2.2育苗
杉木育苗地精耕細作,達到疏松、細碎、平整、無樹根、無石塊。整地時在苗床上均勻噴灑1%~2%的硫酸亞鐵溶液進行土壤消毒,300~400kg/667m2。播種前要精選種子和消毒,種子消毒可用0.5%的高錳酸鉀或1%漂白粉液浸30分鐘,或用0.15%~0.3%的福爾馬林液浸15分鐘,倒去藥液,封蓋1小時后播種。東川區紅土地播種時間多在3月上旬。播種方法以條播為主,即按18~25cm的距離開溝,溝深1cm,寬2~3cm,將溝用木板壓實。把種子均勻撒在溝中,每667m2播種5kg,然后再用細土覆蓋種子,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宜,覆土后再蓋草。播種后20天左右,種子先后發芽出土,就要分次揭去蓋草,每次揭去1/3,隔3~5天再揭去1/3,3~5天后再揭去1/3。揭草后應采取遮蔭措施,透光度保持40%~50%,立秋后應適時拆去遮蔭棚。
3、造林
3.1造林地選擇
杉木對立地條件要求較高,宜綜合考慮氣候、地形、巖性、土壤及植被等立地因素,慎重選擇造林地。一般選在水濕條件比較優越、土壤深厚、疏松、植被高大茂密的山腹、山腳、山洼、谷地及陰坡各種形式的混交林,以利于保護環境和維持地力,也可防止病蟲害的蔓延擴展。
3.2造林密度
杉木的造林密度直接影響林木發育和單位面積產量。過密,林分郁閉早,林木相互擠壓,樹干細長纖弱;過疏,林冠久不郁閉,盡管單株生長量大,但林分產量不高。根據試驗證明:東川區紅土地鎮造林密度為222株/667m2,規格為1.5m×2.0m。
3.3造林方法
杉木造林主要有實生苗造林、插條造林等。由于實生苗可以大量培育,造林成活率高,早期生長快,有利于培育速生優質木材,在東川區紅土地,基本采用實生苗造林。
3.4造林時間
由于東川區紅土地鎮冬春太干旱,應在氣候溫和、雨水較多、土壤較濕潤及空氣濕度大的季節栽植,一般在7~8月造林。起苗后立即造林,以減少蒸發,保持苗木體內水分平衡,提高造林成活率。
3.5栽植技術
苗木定植前采用穴狀整地的方式進行整地,規格為40cm×40cm×40cm,栽植時嚴格按照“三埋、兩踩、一提苗”的方法,做到根系舒展,并與土壤緊密接觸,苗木栽植扶正后圍堰做盤有利于充分收集雨水。
4、撫育間伐
為了不斷改善杉木林分的生長發育條件,促進林分速生,優質豐產,在幼林進入郁閉后2~3年,當林木明顯分化,出現被壓木和強烈的自然整枝達到樹高的1/3~1/2時,郁閉度0.8~0.9,胸徑連年生長量開始下降時,即可開始撫育間伐。撫育間伐主要有:透光伐和疏伐。(1)透光伐主要有全面撫育、團狀撫育、帶狀撫育。(2)疏伐主要有下層疏伐、上層疏伐、綜合疏伐、機械疏伐法。我們主要采用下層疏伐,即將林冠下層生長衰退的被壓木、枯死木、病蟲害木及部分斷梢木、彎曲木、雙杈木、生長過密的杉木加以采伐利用。砍伐時注意砍小留大、砍劣留優、砍密留稀,俗話說“三間三不間”原則,使保留木均勻分布。間伐后保留0.6~0.7的郁閉度。
5、病蟲害防治
5.1病害及防治
杉木苗期主要有猝倒病為害,包括種腐、梢腐、立枯等。防治猝倒病應注意選好圃地,采用高床,灌溉排澇,適當遮蔭,并在必要時施用藥劑,以控制發病。苗木出現病害時,用1%~2%有硫酸亞鐵溶液,每667m2噴灑50kg,連續噴灑5次左右,每隔7天1次。每次噴灑完后要立即用清水洗苗,以防幼苗產生藥害。
5.2蟲害及防治
杉木害蟲主要有粗梢雙條杉天牛及白蟻。粗梢雙條杉天牛防治方法:應加強撫育管理,提高林地通透性,做好早期預防工作。白蟻防治方法:一是誘殺法包括毒餌法、藥餌法,在誘餌上噴滅蟻靈粉劑進行毒殺。二是挖巢法,一般用于無法解決藥源的地方。白蟻在10℃以下時很少外出活動,大量白蟻集中在巢內,此時挖巢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紅土地鎮位于東川區西南部,距東川主城區75km,西沿轎子雪山山麓走向與祿勸縣轉龍鎮、烏蒙鄉、雪山鄉接壤,南與尋甸縣鳳儀鄉、聯合鄉、金源鄉相接。全鎮國土面積322.93km2,境內山多谷深,多為河流峽谷地帶,全昆明市最高海拔4344.1m的雪嶺也雄踞于紅土地鎮內,全鎮最低海拔1450m,相對高差2894m,屬典型的立體氣候,森林覆蓋率達51%。
2、育苗
2.1采種
東川區紅土地主要在10月中旬選擇15~30年生長健壯的母樹采摘成熟的球果。然后攤曬、脫粒、除雜、去癟,得到較純的種子,適當晾干,放通風干燥處貯存。種子千粒重5.9~9.7g,每kg種子12~15萬粒。
2.2育苗
杉木育苗地精耕細作,達到疏松、細碎、平整、無樹根、無石塊。整地時在苗床上均勻噴灑1%~2%的硫酸亞鐵溶液進行土壤消毒,300~400kg/667m2。播種前要精選種子和消毒,種子消毒可用0.5%的高錳酸鉀或1%漂白粉液浸30分鐘,或用0.15%~0.3%的福爾馬林液浸15分鐘,倒去藥液,封蓋1小時后播種。東川區紅土地播種時間多在3月上旬。播種方法以條播為主,即按18~25cm的距離開溝,溝深1cm,寬2~3cm,將溝用木板壓實。把種子均勻撒在溝中,每667m2播種5kg,然后再用細土覆蓋種子,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宜,覆土后再蓋草。播種后20天左右,種子先后發芽出土,就要分次揭去蓋草,每次揭去1/3,隔3~5天再揭去1/3,3~5天后再揭去1/3。揭草后應采取遮蔭措施,透光度保持40%~50%,立秋后應適時拆去遮蔭棚。
3、造林
3.1造林地選擇
杉木對立地條件要求較高,宜綜合考慮氣候、地形、巖性、土壤及植被等立地因素,慎重選擇造林地。一般選在水濕條件比較優越、土壤深厚、疏松、植被高大茂密的山腹、山腳、山洼、谷地及陰坡各種形式的混交林,以利于保護環境和維持地力,也可防止病蟲害的蔓延擴展。
3.2造林密度
杉木的造林密度直接影響林木發育和單位面積產量。過密,林分郁閉早,林木相互擠壓,樹干細長纖弱;過疏,林冠久不郁閉,盡管單株生長量大,但林分產量不高。根據試驗證明:東川區紅土地鎮造林密度為222株/667m2,規格為1.5m×2.0m。
3.3造林方法
杉木造林主要有實生苗造林、插條造林等。由于實生苗可以大量培育,造林成活率高,早期生長快,有利于培育速生優質木材,在東川區紅土地,基本采用實生苗造林。
3.4造林時間
由于東川區紅土地鎮冬春太干旱,應在氣候溫和、雨水較多、土壤較濕潤及空氣濕度大的季節栽植,一般在7~8月造林。起苗后立即造林,以減少蒸發,保持苗木體內水分平衡,提高造林成活率。
3.5栽植技術
苗木定植前采用穴狀整地的方式進行整地,規格為40cm×40cm×40cm,栽植時嚴格按照“三埋、兩踩、一提苗”的方法,做到根系舒展,并與土壤緊密接觸,苗木栽植扶正后圍堰做盤有利于充分收集雨水。
4、撫育間伐
為了不斷改善杉木林分的生長發育條件,促進林分速生,優質豐產,在幼林進入郁閉后2~3年,當林木明顯分化,出現被壓木和強烈的自然整枝達到樹高的1/3~1/2時,郁閉度0.8~0.9,胸徑連年生長量開始下降時,即可開始撫育間伐。撫育間伐主要有:透光伐和疏伐。(1)透光伐主要有全面撫育、團狀撫育、帶狀撫育。(2)疏伐主要有下層疏伐、上層疏伐、綜合疏伐、機械疏伐法。我們主要采用下層疏伐,即將林冠下層生長衰退的被壓木、枯死木、病蟲害木及部分斷梢木、彎曲木、雙杈木、生長過密的杉木加以采伐利用。砍伐時注意砍小留大、砍劣留優、砍密留稀,俗話說“三間三不間”原則,使保留木均勻分布。間伐后保留0.6~0.7的郁閉度。
5、病蟲害防治
5.1病害及防治
杉木苗期主要有猝倒病為害,包括種腐、梢腐、立枯等。防治猝倒病應注意選好圃地,采用高床,灌溉排澇,適當遮蔭,并在必要時施用藥劑,以控制發病。苗木出現病害時,用1%~2%有硫酸亞鐵溶液,每667m2噴灑50kg,連續噴灑5次左右,每隔7天1次。每次噴灑完后要立即用清水洗苗,以防幼苗產生藥害。
5.2蟲害及防治
杉木害蟲主要有粗梢雙條杉天牛及白蟻。粗梢雙條杉天牛防治方法:應加強撫育管理,提高林地通透性,做好早期預防工作。白蟻防治方法:一是誘殺法包括毒餌法、藥餌法,在誘餌上噴滅蟻靈粉劑進行毒殺。二是挖巢法,一般用于無法解決藥源的地方。白蟻在10℃以下時很少外出活動,大量白蟻集中在巢內,此時挖巢能收到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