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臥碧波 天塹化通途—銅陵長江公鐵大橋順
?寬闊的江面上,過往船舶川流不息。
眼下,碧波蕩漾的長江上又起新橋。
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綜合交通投資集團的全力支持和相關單位的大力配合下,中鐵大橋局的建設者們竭力加快工程建設進度,2024年8月27日,隨著大橋兩側節段鋼梁焊接完成,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主橋合龍。
2022年1月4日,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開工建設。歷經2年多持續奮戰,大橋南北兩端不斷“靠近”,順利提前成功“牽手”,為實現明年年內建成通車的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大橋開工到合龍,歷經近千個日夜。大橋參建各方以汗水為墨、以奮斗做筆,共同繪制出這幅壯麗的建設畫卷。
2024年8月15日,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即將合龍。
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線路全長約11.88公里,起點位于郊區陳瑤湖鎮花園村,終點位于郊區大通鎮民主村。跨江主橋上層布置六車道高速公路,下層布置兩線客運鐵路和兩線貨運鐵路。其跨江主橋采用主跨988米斜拉-懸索協作體系橋方案,是千米級大跨度鋼桁梁橋在世界范圍內的首次采用。項目搭載高速公路、普速鐵路、城際鐵路合并過江,其中公鐵合建段長約2.68公里。項目建設總工期48個月。
G3大橋是《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2020-2035年)》中規劃的過江通道之一,是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重點工程,也是安徽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成后,有利于完善國家和安徽省高速公路網,提升區域過江通道通行能力,對于發揮皖江承東啟西、連接長三角和川渝鄂贛的中樞作用,促進區域交通優化發展、完善過江通道布局具有重要意義。
但G3大橋在一開始,其實并沒有如此豐富的功能。2015年,我市著手謀劃建設G3銅陵長江大橋,最初按照既有公路橋的替代橋進行考慮。此后面對跨江發展的迫切需求,在各方的爭取和努力下,在國家相關部委,省、市相關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市交投集團、市發改委、市交通局等部門單位付出艱辛勞動,G3大橋才被確定為公鐵兩用橋。
2021年9月16日,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水中打樁。
2021年12月30日,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施工人員在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建設工地進行正式動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世界性橋梁,無一不是工藝要求高、質量要求嚴、施工難度大、施工面廣。
自項目開工以來,項目部一往無前,加速推進,充分發揮項目團隊的凝聚力、戰斗力和組織力,咬定目標、堅定信心,以“一天也不耽誤,一刻也不懈怠”的G3精神,全力跑出施工生產“加速度”。超前謀劃,提前制定完備的施工方案,優化施工工藝,強化勞動組織,理順生產關系,盤活勞動力、物資、機械、資金等各生產要素,步步為營,完成各項節點目標。
95天完成了全橋主墩132根鉆孔樁突擊任務,創造了長江上超大直徑、超長深度鉆孔樁施工新紀錄;
開工第一年,G3大橋完成了18.18億產值,創中鐵大橋局歷史上所有單體工程之最……
“G3速度”源于參建單位的團隊奮戰,更離不開業主單位、所在地黨委政府的協同配合和支持。
作為業主單位,市交投集團從承接項目之初就把G3大橋當作“首位工程”來抓。
做好資金保障。項目經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審查同意并報國務院批準納入《國家利用新開發銀行貸款2020-2021年規劃》,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批準向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項目提供21.9億元人民幣貸款,這為我省首次以人民幣本幣作為貸款幣種借用國外貸款。
做好用地保障。提前謀劃G3大橋項目土地報批工作,多次對接市、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征收中心等多個部門,僅用1個月時間就完成以往項目需要3至6個月辦理時長的省自然資源廳對先行用地批復,有效保障國有資產使用效率和G3大橋項目開工計劃。項目自開工以來,土地要素保障是項目順利推進至關重要的環節,經過與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對接,市交投集團了解到我市交通基礎設施耕地占補平衡壓力大,無法滿足項目建設需求。為了不影響項目建設進度,通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引薦,經與省不動產登記中心對接協調,獲得參加安徽省2022年第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補充耕地指標掛牌交易資格,克服2022年3月我市突發疫情和3月中旬自然資源部發布以“三調”成果為基礎做好建設用地審查報批地類認定的通知雙重影響,市交投集團最終順利完成補充耕地指標交易活動,通過及時更新指標數據,節約指標20多畝,節約資金約500萬元,為項目提前完成組卷奠定重要基礎,提供自然資源要素保障。
加強項目協調。與樅陽河道局、市水利局、郊區水利局召開3次協調會,確定防洪補償工程的政府監督部門;與郊區政府和老洲鎮政府召開2次協調會,聯系北錨碇處排水溝設計和老洲鎮雨污管網的征遷補償問題;與郊區政府和大通鎮政府召開4次協調會,確定了K11+100右側地方道路的征拆安置工作,節約投資約200萬元……開工以來,市交投集團多次與縣區、相關部門、屬地政府等開展協調,集中動員了18家單位服務于大橋建設,精誠合作、協同攻關,為參建隊伍創造良好施工環境和條件。
從主動為項目專項審批服務到主動到施工現場送醫送藥,銅陵市上下為大橋建設保駕護航的單位和人員還有許多,譜寫了一曲協同奮戰的贊歌。
2022年1月4日,在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北岸施工現場,中鐵大橋局四公司施工人員在進行打樁作業。
2022年1月20日,中鐵大橋局建設者在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主橋墩工地上進行焊接作業。
2022年2月7日,在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3號主墩施工現場,中鐵大橋局施工人員在頂風冒雪安裝鉆孔樁鋼筋籠。
2022年6月14日,中鐵大橋局兩臺浮吊在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3號主塔墩安裝巨型鋼圍堰。
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項目建設掀起熱潮。
動工伊始,項目部提出“安全零事故、質量零缺陷、環保零投訴”的“三零”目標,為大橋又好又快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開工以來,項目部堅持“從零開始、向零奮斗”,牢固樹立“零缺陷、零隱患、零遺憾”的理念,不斷提高安全、質量和環保意識,嚴格落實各項管理要求,實現了安全零事故、環保零投訴。工程質量一次達標,鉆孔樁均為I類樁,混凝土外觀無裂紋,內實外美,得到了業內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廣泛好評。
縱深推進標準化管理,締造精品精美工程。針對橋梁支座、伸縮縫、橋面防撞護欄施工開展專項質量提升活動,全面梳理各施工控制要點,重點對橋面防撞護欄結合面處理、線形控制、保護層控制、鋼筋加工連接、預埋件安裝、標高控制、模板清理、真縫設置、混凝土澆筑、收漿抹面、混凝土養護、模板拆除、表面缺陷整治等各工序管控措施及伸縮縫預留槽標準化防護提出了具體要求,明確了驗收標準,提高了現場標準化作業水平;針對錨碇上方鐵路、公路現澆梁、錨室主纜索股與索鞍的上下層交叉施工作業安全,明確了各階段主纜索股及散索鞍等成品保護及各項管理要求,確保主纜、散索鞍及錨室內索股等構件的成品質量安全;堅持樣板引路,嚴格根據“首件制”工作要求,完成公路防撞欄桿、鐵路擋砟墻、遮板、欄桿等附屬工程首件驗收工作,及時總結經驗,固化工藝,推動附屬工程標準化施工作業。
G3橋橋址是重要的生態保護區域,項目部將BIM技術與監控技術相結合,對施工現場天氣、噪音、粉塵、淡水豚活動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及時記錄采集數據和影像資料;拌和站設七級沉淀池,促進水和沉淀物再生利用,減少污染排放;對現場便道的路肩和裸土及時復綠,減少了水土流失。
保障安全,追求質量,兼顧環保,三方面的努力構筑起“G3品質”的高峰。
2023年1月24日,中鐵大橋局建設者在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跨江主塔3號墩進行施工。
2023年3月13日,中鐵大橋局施工人員在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進行3號主墩塔柱施工。
2023年6月16日,在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工地上,中鐵大橋局施工人員夜以繼日建設大橋。
這是一座不斷創新突破的橋。
2年多時間,G3大橋的施工場地上,建設者團隊匯眾智,聚眾力,銳意創新,百折不撓、不懈奮斗,精雕細琢,將完美的設計方案、嚴謹的施工評審方案落實落地,建造出萬里長江上新的建筑地標。
堅持技術創新,以新促快。項目部相繼開展了富水地層超高水壓地連墻錨碇基礎施工技術、全過程監控風險管控關鍵技術、千米級協作體系橋梁新材料建造技術等新技術、新工藝,助力項目快速化施工。
堅持工藝創新,以優創快。項目團隊集思廣益,大膽創新,不斷優化施工工藝,在基礎施工中,針對地質環境,選擇不同的鉆孔設備,不斷改良成孔工藝,提高鉆孔速度和成孔質量。
堅持設備創新,以好助快。在設備的研發和使用上,主墩樁基施工選用大功率新型液壓旋挖鉆機,鉆孔效率高,成孔質量優;研制大噸位高爬架的9米節段智能液壓爬模,打破了傳統塔柱施工6米分段的模式,有效減少了主塔澆筑節段數,提高了施工效率。
堅持材料創新,以質保快。G3大橋項目的材料均采用行業最新研究成果,主橋主纜及斜拉索采用2000MPa高強鋼絲、鋼梁采用500qE高強鋼、橋面采用UHPC超高強度混凝土、錨碇采用皮膚(梯度)混凝土、主塔及錨室結構采用低熱高抗裂混凝土等,為快速化施工提供質量保障。
2024年1月30日晚,中鐵大橋局施工人員采用1600噸架梁機整體吊裝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邊跨最后一片鋼梁。
2024年3月21日,中鐵大橋局施工機械在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架設中跨鋼梁。
2024年4月1日,中鐵大橋局施工人員在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建設現場安裝索夾。
2024年6月7日,中鐵大橋局施工人員運用纜載吊機在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建設現場架設中跨鋼梁。
2年多來,建設者不斷探索應用“四項首創”“八個工藝創新”,以技術創新為大橋建設穩步推進提供保障。
一橋連兩岸,天塹變通途。隨著G3大橋成功合龍,雄偉壯麗的大橋如巨龍臥于碧波之上,萬里長江兩岸又一次實現了“千米級”大跨越,為銅陵增添了一座新的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