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項目規范》與建筑結構優化行業的關聯

?
收藏 0點擊 3回復 0 07-02 21:37


  將于今年 5 月 1 日實施的國家標準《住宅項目規范》,從多方面對住宅建設提出新要求,其中不少內容與建筑結構優化行業緊密相關。

  在建筑層高與空間利用上,規范明確新建住宅建筑層高不低于 3 米。這一規定促使建筑結構優化行業重新審視豎向空間的規劃與結構設計。層高增加意味著建筑整體高度可能上升,對基礎承載能力、結構豎向受力體系提出更高要求。結構優化師需精準計算,合理選用基礎形式,優化柱、梁、墻等豎向構件的尺寸與配筋,在確保結構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平衡增加的建筑成本與空間舒適度提升帶來的價值。

  對于 4 層及以上住宅設置電梯的要求,也影響著建筑結構布局與優化。電梯的安裝涉及到井道結構的設計,這不僅要保證電梯運行的平穩與安全,還需考慮其與主體結構的協同工作。結構優化行業需要通過優化井道結構形式,合理布置支撐體系,減少電梯運行對建筑結構產生的振動影響,同時確保電梯井道不影響建筑整體的空間布局與使用功能。

  提升墻體和樓板隔聲性能同樣與建筑結構優化緊密相連。為達到樓板撞擊聲隔聲性能指標從 “不大于 75 分貝” 提升至 “不大于 65 分貝” 的要求,結構優化師可采用新型隔聲材料與結構構造方式。例如,在樓板結構中增設隔聲墊層,優化墻體的雙層或多層構造,在保證結構強度的基礎上,提升其隔聲性能,為居民營造安靜的居住環境。

  規范中對戶門、衛生間門通行凈寬加大,陽臺等臨空處欄桿高度提高至 1.2 米的規定,雖看似聚焦安全細節,但從建筑結構角度出發,這些變化會改變建筑局部的受力情況。加大的門寬可能影響門洞周邊結構的穩定性,需要優化過梁設計或采用加強構造措施;增高的欄桿則增加了陽臺邊緣的豎向荷載,結構優化行業需對陽臺結構進行復核與調整,確保結構在新的荷載條件下依然安全可靠。

  新標準的出臺,將“好房子”的定義更加明確,產品的升級迭代使得技術、材料、管理更加緊密銜接。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環境下,終有企業脫穎而出,我們將會是他們不可或缺的技術支持與合作伙伴!



舉報收藏 0打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