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理解"碳中和"
?百科對于碳中和的解釋是:企業,團體,個人在單位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與節能減排等方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舉一個例子,假設一個人身處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這個人時刻在向外界釋放二氧化碳(呼吸等活動,這個等字包含的內容就不深入討論了),此時這個人在封閉的空間內種植綠植,如果種植綠植體積與面積的CO2吸收能力可以抵消此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綠植本身也會排放一定量的CO2,為了通俗理解不細究),那么在這個封閉的空間內,就達到了一個碳中和的狀態。
我們為什么要去追求碳中和?溫室氣體會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溫室氣體增多會引起海平面的上升,旱災洪災的產生,氣溫上升等危害。以目的為導向,我們需要實現碳中和,他最終目標是為了保護地球,保護人類自己,而這是一場非常長久的戰役,需要提前部署幾十年去準備。
溫室氣體的主要產生來自于工業革命后,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急劇增加,地球上現有的綠植已不足以吸收多余二氧化碳。長達一百多年來,地球一直在超負荷運轉,如果不及時的采取措施,那么終究危害人類自己。
如何實現碳中和呢?一個是碳封存,最普遍的做法就是植樹造林。綠植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轉化為自身的碳固體。第二個方法是通過可再生的清潔能源技術,用一個行業減少的CO2排放量來抵消另一個行業的碳排放增加量。
最后問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燃燒一顆木材,理論上是否會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答案是肯定的。那么針對這棵樹木的全生命周期是否是碳中和的實現?是肯定答案,因為樹木在成長的過程當中,通過光合作用已經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形成了碳固體,相當于“提前儲備了碳排放指標”,最后的燃燒只不過是在“消耗已有的碳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