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隧道加固方法分類有幾種

外包混凝土加固方法
外包混凝土加固法又稱截面加固法,通過增加構件的截面和配筋來提高構件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減小裂縫寬度。用于梁橋、拱橋、剛構橋、橋墩、基礎等。,有條件時可采用此方法進行加固。外包混凝土會增加原有結構的自重。因此,在擬定外包混凝土的尺寸時,應同時考慮外包構件下方結構的承載能力,這是外包混凝土方案是否成立的前提。
鋼板粘結加固法
因交通量增加,主梁承載力不足,或縱向主筋嚴重銹蝕,或梁板橋主梁嚴重開裂。此時可以用膠粘劑和錨栓將鋼板粘結錨固在混凝土結構的受拉邊緣或薄弱部位,使其與結構成為一體,用鋼板代替附加鋼筋,提高橋梁的承載能力和耐久性。
噴射混凝土加固方法
首先通過植筋的方法將錨筋植入待加固部位的結構中,然后掛鋼筋網,再噴射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形成與原結構共同受力的組合結構。噴射混凝土是一種鋼筋混凝土,是將新拌混凝土在噴射機械和壓縮空氣的幫助下,通過噴嘴高速噴射到錨固鋼筋的噴射面上,然后凝固硬化。
改變結構受力體系的加固方法
這種加固改造的方法就是通過改變橋梁結構的受力體系來提高橋梁的承載能力。其基本原理是降低控制截面的內力進行加固。對于拱橋加固,通過體系轉換的方法,可以將簡單拱的受力狀態轉換為拱梁組合體系的受力狀態,即將拱上的建筑物轉換為梁結構,拱梁組合體系的受力狀態比簡單拱更加均勻。此外,對于建在拱上的舊橋,改拱為梁拱帶來的恒載減少是非常顯著的。
體外預應力加固法
體外預應力加固法主要用于梁橋(包括簡支梁、懸臂梁、連續系梁等)的結構。)的正常服務限制狀態超過限制。通過對舊橋施加體外預應力,可以達到減少或消除裂縫、減小梁撓度、改善結構各截面受力狀態的目的。其基本原理是在梁體外設置鋼拉桿或撐桿,通過錨固與加固梁體連接,然后施加預應力,迫使拉桿受力,從而改變原結構的內力分布,降低原結構的應力水平,明顯提高結構的承載能力,并能減小結構變形,使裂縫寬度變窄甚至閉合。
減輕拱上自重的加固方法
減少拱上的自重也是調整拱上恒載分布的一種手段。雖然它們的目的都是為了恢復和提高原橋的承載能力,但出發點和適用場合都不一樣。調整拱上恒載分布是針對主拱圈變形過大的情況,通過調整拱上恒載來調整拱軸線和壓力線。減輕拱上建筑物自重,主要是針對部分雙曲拱橋地基承載力低的情況,這一措施降低了對地基承載力的要求。
復合材料加固技術(FRP)
由纖維及網型樹脂兩部分構成。目前常用的復合材料有E一玻璃纖維、碳纖維、芳綸纖三種,其中又以碳纖維(CFRP)材料應用的最為廣泛。
采用碳纖維布加固修補橋梁和建筑結構技術是一種新型的結構加固技術,它是以樹脂類膠結材料為基體,將碳纖維布粘貼固化于混凝土結構表面,利用碳纖維的高強度高彈性模量來達到對混凝土結構物進行補強和加固,并改善結構受力狀況的目的。
繞絲加固法
繞絲加固法是在被加固構件表面纏繞退火鋼絲使被加固的受壓構件混凝土受到約束作用,從而提高其承載能力和延性的一種直接加固方法。
該種繞絲加固法具有如下優點:一是提高鋼筋混凝土構件的斜截面承載力;二是提高軸心受壓構件的正截面承載力。
SRAP加固方法
SRAP加固方法是一種新的導入預應力概念的橋梁加固方法。其利用SR增強材料的高強特性和AP樹脂砂漿防腐防水,粘合力強的特點,通過特殊的方法施加對SRAP高強材料施加預應力,從而達到對橋梁的加固。預應力的施加,把膨脹螺栓錨固于梁底兩端,軟鋼絲的兩端用螺旋扣環固定于膨脹螺栓上,通過把絲扣反向的螺旋扣環旋緊施加預應力。
橋面補強層加固法
將原橋面鋪裝全都鑿除或鑿毛,然后加鋪一定厚度的補強層,以增大主梁有效高度及改善橋梁荷載橫向分布能力,從而提高單梁承載能力或橋梁結構整體承載能力。
錨噴混凝土加固法
從隧道施工中轉化而來的加固方法,主要用于因支點截面尺寸偏小而導致的抗剪強度不足的混凝土梁的加固維修。
增加橫向聯系加固法增加橫向聯系,也是近幾年采用較多的加固方法。該方法是通過增設橋梁橫向聯系,以改善上部結構的荷載橫向分布規律,從而達到提高結構整體承載能力的加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