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附框安裝有必要么?

收藏 0點擊 36回復 0 04-15 07:19 ??精華3

內容是門窗副/附框安裝

工藝介紹和經驗分享

01 認識門窗副 / 附框安裝工藝

門窗副框安裝工藝,也被稱為門窗干法安裝、附框安裝,鋼副框安裝工藝等。

顧名思義,即在門窗安裝時,先在洞口安裝一個副框最常見的為鋼副框,門窗再安裝于副框之上,通過副框來實現于墻體的連接固定。

流程一般為:鋼副框加工制作 → 焊點 / 接處防銹處理 → 鋼副框安裝 → 防水砂漿 / 發泡劑填縫 → 內外墻抹灰等裝飾 → 門窗框螺絲安裝 → 門窗框與副框之間打發泡劑 / 密封膠 → 水泥砂漿內抹灰 → 外保溫施工 → 門窗扇安裝 → 外墻密封膠密封。

△ 常見門窗副框施工節點圖

02 門窗用副框安裝比直接上墻要好?

與「副框工藝」相對應的,常拿來相比較的另一種門窗安裝工藝被叫做濕法安裝,即門窗框直接用螺絲,發泡膠(或防水砂漿)在洞口位置安裝。

經常有粉絲咨詢「小知,哪一種安裝工藝更好阿?」,也有知友問「商家推薦我用鋼副框安裝工藝?說是工藝更好,性能更優越,是真的嗎?」

△ 圖左濕法,圖右干法

首先,安裝工藝沒有最好一說,只有「用在這里」合不合適:

  • 「副框工藝」相對來說其實更適合工裝,原因是運用副框微調洞口,可以讓門窗尺寸盡可能保證統一,方便產品生產安裝;門窗尺寸統一方便生產,可以縮短工期;副框可以避免二次抹灰收口對門窗的污損;

  • 「濕法」則相對更適合家裝,因為家裝門窗洞口一般都比較規整,門窗可以直接頂到墻安裝;門窗施工工期寬裕;家裝施工相對精細,可以保護得當;

家裝門窗也有一些更適合用「副框工藝」工藝的情況,如:

  • 自建房等還沒用水泥砂漿抹平的新砌墻體;

  • 為了做更系統的防水措施時;

  • 墻體有保溫層等內外墻有高低差時、外墻用大理石等干掛外飾面時;

不過相較于「濕法」,副框安裝存在著一些「缺陷」:

  • 副框有額外成本;

  • 副框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門窗四邊尺寸,門窗可視面積變小,影響美觀和采光性;

  • 很多副框材質有效使用壽命只有 10-20 年左右,且與墻體、門窗材料的線性膨脹系數不同,即會因為長期環境溫度變化,有一定的位移量和形變量,可能影響門窗與墻體的密封,從而產生脫膠、滲漏、固定點松動等現象發生;

如果商家不問施工條件,直接和你說「副框更好」,則要小心他「打著抬高副框價格賺錢利潤的心思」:

  • 副框有適合安裝的場景,但大部分情況「濕法」更適合家裝;

  • 副框不比別的安裝工藝牢固,安裝牢固與否看的是施工所用輔材輔料,施工的規范程度,只要這兩者有保障,啥工藝安裝都靠譜;

  • 副框不會比濕法更隔熱保溫,大部分門窗副框采用鍍鋅鋼材質,導熱系數較高,反而會降低門窗的整體隔熱保溫性能。副框材質也有隔熱型鋁材、塑鋼、玻璃纖維等材質,它們自身導熱系數比較低,不過也就和發泡劑、墻體的性能拉平;

△ 節能副框

03 啥樣的副框工藝較為靠譜

首先是副框材質要過關:

  • 鋼材主流為鍍鋅鋼,因其具備耐腐蝕性高的特點;

  • 要選1.5、2.0 等高壁厚的鋼材,高壁厚是其結構強度的保證;

  • 如果想要提高隔熱保溫效果(傳統鋼副框導熱系數較高),還可以選擇木制、強化玻纖等隔熱型材質;

其次是施工工藝要相對規范,以下為一些重點細節:

  • 副框需窄于門窗框,如 20*40 mm,以便后續施工;

  • 鋼副框焊接部位需刷防銹漆;

  • 副框固定應從上框開始,接著是邊框,保證副框的水平、垂直度;

  • 鋼副框在用膨脹螺絲或固定片安裝時,要注意螺絲間距和數量:每個角部邊距應 ≤ 100 mm,螺絲 / 固定片之間邊距應 ≤ 600 mm,且每邊不應小于三個;

  • 副框與墻體間縫隙寬度應根據外墻飾面材料確定,不宜小于 15 mm;

  • 副框與墻體之間用防水砂漿封堵時,防水砂漿宜收成「八」字口;

  • 封堵宜分兩次進行填塞密實,且及時澆水養護,防止開裂;

  • 副框安裝后,測量門窗框的尺寸時,基本為每側縮尺 5-7 mm 左右;

  • 門窗框安裝時,要在副框間安裝限位墊,有助于門窗均勻受力,預防門窗變形,保障主副框之間的縫隙能夠得到有效控制 ;

△ 圖片來源:建筑工程外窗副框安裝施工技術 · 甘肅省長城建設集團總公司 · 常自昌


舉報收藏 0打賞 0